風雪高原行丨西藏永寧村:走出高山峽谷 歌唱嶄新生活
走進西藏林芝市察隅縣上察隅鎮(zhèn)永寧村一戶村民家里,藏式茶幾上的電子琴引人矚目,一旁展開的五線譜本上寫滿了筆記。
電子琴的主人名叫木地,是西藏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的一名大一學生。此刻,練完琴的她正坐在敞亮的院子里陪媽媽聊天。“小時候居住在四周人煙稀少的學巴村,接觸電子琴的機會比較少,現在要努力補上。”木地對記者說。
木地在家里練習彈奏電子琴。新華社發(fā)
“土黃”是木地對老家——察隅縣察瓦龍鄉(xiāng)學巴村抹不去的記憶底色。那里地處干熱河谷,土地裸露、生態(tài)條件惡劣,發(fā)展條件受限。2023年9月,木地全家搬到了離縣城更近的永寧村。
說起搬遷原因,位置偏僻是木地哥哥旺加反復提及的關鍵詞?!皬膶W巴村去一趟察隅縣城要花一整天的時間,而從永寧村過去只要兩個多小時。爸爸媽媽年紀大了,一旦生病,時間耽誤不起?!蓖诱f。
看著新家附近火熱的建設工程,旺加動起了學習挖掘機技術的心思。最近忙著上機培訓的他,對未來信心滿滿:“新手一個月能拿7000元,資深的12000元,肯定比過去外出打工強?!?/p>
搬遷后,木地和旺加的變化給家中增添了不少歡笑,日子越過越有盼頭。
在另一個院子里,記者看到次旦卓瑪和她的三個孩子正忙碌著,陽光棚下,滲出鹽霜的風干牛羊肉掛成一排。
永寧村村民家里掛著風干牛羊肉(1月7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關明輝 攝
村口的籃球場上,年輕人的嬉鬧聲此起彼伏。從高山峽谷間的察瓦龍鄉(xiāng)洪東村搬出來的尼瑪仁增是場上的“明星”,正在北京體育大學讀大三的他,對搬遷后的生活感到滿意。“這里氣候好,住著舒服,走上十多分鐘就到超市了,很方便。”他說,“我要刻苦訓練、多學知識,將來回西藏當一名體育老師,為家鄉(xiāng)作貢獻?!?/p>
記者走在永寧村里,兩層藏式獨棟小樓鱗次櫛比;整潔的水泥路兩旁,村民們聚在一起聊天說笑;茶園里已經栽下新的茶苗。
永寧村的民居(1月7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關明輝 攝
“村里的大學生越來越多,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,村容村貌也日益整潔美麗。所以,我一直想為村里創(chuàng)作一首歌曲,歌名就叫《我愛你,變化著的家鄉(xiāng)》。我還希望將來這首歌能被更多人傳唱,且越唱越響亮?!蹦镜卣f這些話時,眼神格外堅定。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-
阿里普蘭:歌唱幸福新生活
陽光灑向岡仁波齊峰,它矗立在高原上,靜靜滋養(yǎng)著腳下的大地和人民。 [詳細] -
搬出新生活 共圓安居夢
民生連著民心,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、社會和諧之本。 [詳細] -
告別背夫:“高原孤島”墨脫迎來新生活
在一條連馬都不愿前行的崎嶇山路上,一位背夫身背一臺洗衣機,翻過海拔4600多米的埡口,一步一步地走向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家。現年59歲的墨脫縣背崩鄉(xiāng)背崩村村民向嘎至今記得,1986年,墨脫有人突發(fā)重疾,他和另外10多位背夫...[詳細]